石緣 最深情的等待!
更新時間: 2016-08-30
閱讀:
次
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
流年似水,緩緩流過。站在時光的渡口上,遙望來時的路,最難以忘懷的,就是與石結緣。切莫說兒時踏過的石子路,蘊藏了多少往事,就是那深山老林里爬滿青苔的石塊,也不知染上了多少童年的眷戀。
草長鶯飛的日子里,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們,牽著長長的柳梢,去尋找光滑的鵝卵石。那時的天空是湛藍的,腳下是青青的草,耳畔是柔和風。每每有小伙伴撿拾到鵝卵石,總要炫耀一番,大家伙聚攏而來,羨慕不已。對石頭的喜愛之情,穿越流年,流淌在了血液里。
難以忘記那些“落花人獨立,微雨燕雙飛”的日子。站在家鄉的山石上,看春雨如酥,紫燕翻飛,是多美的時光啊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對石頭喜歡也與日俱增。那一年,生在北國的我,第一次踏上了春雨江南,在那悠長的石板路上,也學詩人一般,結著丁香一般的愁怨。咀嚼那段過往,心中升騰起莫名的惆悵,不得不慨嘆,當時明月在,曾照彩云歸。
向心而行,對石頭的喜愛之情沉淀成一道風景。每每夜闌人靜之時,我常常捫心自問,為什么如此喜歡這些沉默的石頭。是啊,石頭到底有什么值得我傾其一生的守護?紫陌紅塵,早已經磨鈍了自己的心性。于是,我問眼前的一方方頑石,然而,它們以沉默應對。哎,我本將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溝渠。
許多年以后,我才發現,不是石頭們無解,而是我自己的喜歡,又何必問出個所以然來呢。其實,自己對石的喜愛,已經超越了世俗。
與奇石的每一次相遇,都是一種緣分。這讓我不由得想到了一段話: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,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,沒有早一步,也沒有晚一步,正巧趕上了,那也沒有什么別的可說,唯有輕輕問一句:“哦,你也在這里嗎?”張愛玲的這句話,正可以詮釋我與“紅山靈猴”的不期而遇。2015年10月,這方五彩瑪瑙石載譽而歸,從全國6000余方奇石中脫穎而出,入圍中華傳世名石。
對石頭的癡迷,熱度不減。如今,我已經珍藏了二百多件木化石,也開辦了牛河梁奇石館。與石友們交流,我逐漸走進了石文化的世界里。在這個浩瀚無垠的世界里,我只是一葉扁舟,身在此岸,心卻向彼岸,我心有著太多的期許。
某一天,我踮起腳尖,看到了鄭板橋,他說,誰與荒齋伴寂寥,一枝柱石上云宵。挺然直是陶之亮,五斗何能折我腰。你看,板橋先生真可謂石兄的摯友,一石一世界,一景一大千。
其實,東坡先生早就告訴過我們:山無石不奇,水無石不清,園無石不秀,室無石不雅。賞石清心,賞石怡人,賞石益智,賞石陶情,賞石長壽。石與人都要講究緣分,緣分建立在一個“賞”字上。石中有機鋒,拳石可納五岳,沒有“賞”字打底,一切都是索然。
萬千石上趣,玲瓏出自然。石之貴,在于其自然天成,在于它的沒有斧鑿之功。石之趣,在于品,心靈澄澈,方得妙悟。當我們把玩手中的石頭,或者細觀眼前的靈石,透過浮華,以悟道之心去讀它,你才會有驚人的發現。它渾樸天成、擲地有聲、堅貞永恒,這是它的品格;它不卑不亢、不染塵俗、任人品評,這是它的情操;它粉身碎骨、沉靜淡泊、毫無怨言,這是它的精神。惟其如此,才有那么多的古圣先賢,情愿用一生與之廝守,以石為伴,以石寄情,以石悟道,寄情于幽寂,超然于物外。
想到這兒,我輕輕地推開窗子,一場清涼撲面而來。剛剛經歷過一場涼薄的秋雨,雨洗娟娟凈,風吹細細香,我的心靈更加清明:這一方方奇石,你的出塵不染,讓我賞心悅目,讓我于閱你的芳華里體悟大美人生。惟愿此生如石,堅定素雅,不慕榮華。
牛河梁奇石館劉曉燕